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沙漠·骆驼·许万强

沙漠 骆驼 许万强 

央视国际 2004年05月20日 15:11


  一支神奇的驼队,他们曾同十一位国际探险家,开始了徒步穿越罗布泊的探险。

  许万强:“我们在4月1号从敦煌电影城出发,一路上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在盐咸地带寸草没有”。

  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许万强的伙计:“从罗布泊的东岸到西岸,都是枯干的寻不到水,所以骆驼是八天的时间没有喝到水,我们说今天再找不到水,可能就有危险了”。

  他叫许万强,是墩煌市月牙泉村人,十年前就开始依托当地的沙漠资源,经营起了自己的驼队,作为当地最早拿到旅游职业资格认证的农民,许万强与沙漠打了二十几年的交道。

  记者:“你这一年得跑多少趟,特殊旅游”?


  许万强:“勒紧,这一年能接几次,咱们每一年搞的就是春秋旅游,春季4月份 5月份,再就是秋天9月份 10月份,夏天不行夏天太热长线走不成,夏天就是走个玉门关、阳关,这些短时间游的景点,每年走得多一年要跑十几次”。

  记者:“短时间游要走多少时间”?

  许万强:“阳关来去要4天到6天,玉门关 一般是6天到10天,再就是雅丹地貌就是走个单程,骑骆驼去了再坐车回来,也就走一个星期”。

  许万强所说的长线,一次就要走上80几天的时间,这对于长年徒步穿行在戈壁与沙漠之间的他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许万强拉驼的经验丰富,况且他还经营着敦煌市唯一一支能够进行沙漠探险旅游的驼队,所以,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准备与他的驼队进行一次沙漠旅行,来感受沙漠、骆驼和许万强的故事。

  许万强为我们设定的是感受沙漠的短途旅行,时间是一天一夜,目的地就在距离敦煌市区30公里的沙漠上。这趟旅行虽说算不上经历多大的风险,但许万强仍然是认真的在自己的驼群中,寻找合适的骆驼,组成精干的驼队。


  驼手小李:“刘队长,把你那些都抓起来了吗,你应该都认识吧。”

  刘队长:“13个加那两个共15个,喷到你嘴里去了.”

  驼手小李:“喷到我嘴里了。这东西喷到身上也不粘。”

  记者:“这个有多大?”

  许万强:“这个也就是两岁。”

  记者:“要驯服它的话什么时间合适?”

  许万强:“三岁。”

  记者:“它肚子下面是什么?”


  许万强:“这也是一个掌,骆驼有5个掌,这个就是它撑着前半身的,它能卧下就是凭着这东西,骆驼卧下就凭这东西,没有这东西它就卧不下”。

  老许的伙计:“带,这就是还得更换,你光用驯服的骆驼,它死亡后哪有接代的,就没有接代的,就等于新老交替,这个带着它三天就能驯服,尤其走长路前面的骆驼趴下,后面的不用喊它都趴下了,驯好的骆驼可以骑,没驯好的骆驼不能骑,你这些骆驼都是驯好的,你看鼻子上扎着洞就可以骑,你看像里边的骆驼没有鼻洞就不能骑,骑上去它咬人。”

  像这样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许万强通常都要做上三四天的时间,因为是关系到游客安全的事,所以他对每个环节都格外认真。

  许万强:“计划要走5天,最少要准备10天的给养,10天到13天的给养”。


  许万强:“你现在车不是到了山门口吗?从山门口往东边、往右走,往右走有条土路你过来,我们现在就在这里”。

  终于到了我们出发的日子,一切都准备妥当,许万强和驼工小李都显得格外精神。用最好的状态出行探险,这已经成为了他们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游客:“你给我挑一匹强壮的骆驼”。

  许万强:“你看这里哪有不强壮的骆驼”。

  游客:“我重得很”。

  许万强:“你有400斤吗?”

  游客:“那没有”。


  许万强平时少言寡语,但在漫长枯燥的旅行中,他偶尔也会与客人开上几句玩笑。就是这种外表憨厚,内心活跃的性格,让他做出了许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村民:“雅丹地貌是他开发的,原来那只是普通的地方,后来他发现以后,就报到敦煌市政府,敦煌市政府到九几年才重视起来,慢慢才开发起来,是一条旅游线路,最早就是许万强开辟的,人家发展骆驼旅游也是最早”。

  作为墩煌市最早从事拉驼生意的人,许万强在月牙泉村有着特殊的影响。这里所讲的拉驼,就是当地人向游客租自己骆驼的经营方法。从1985年的第一匹骆驼,发展到现在120几多匹的驼队,他还带动了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干起了“拉驼”这一行。

  许万强:“咱们就要进入沙漠了,进入沙漠前咱们说几个基本常识,进入沙漠以后,骑骆驼的时候大家都不要踩绳了,因为有时候沙漠软的地方,骆驼前蹄一栽容易摔下来,给大家提醒一下,不要踩绳,再一个就是咱们要节约用水,咱们搞这一次活动,咱们每天一个人的供水量是4瓶矿泉水,所以进入沙漠期间,大家要节约用水,再一个就是安全方面,大家要注意一下,尤其是手里拿的包、矿泉水瓶,那就这样咱们开始出发,大家坐好了、走了”。


  驼工小李:“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 ”。

  大约在上午10时左右,我们的驼队在许万强的一声“令”下,开始由鸣沙山出发,一路南下,向沙漠腹地的方向进发。

  游客:“唉呀!太热了,太干旱了,需要的就是纯净水,娃哈哈纯净水,这不是拍广告了吗。我给同志们带的”。

  由于初次进入沙漠,我们不免都有些兴奋,在感觉走了不长时间后,我们迎来了沙漠中的第一顿午餐。

  午餐现场:把矿泉水卸下来,咱们今天开饭,中午是每人两个饼,每人两个饼,一个黄瓜、一根火腿肠、一根火腿肠,同志们干粮来了,这没洗吧,早晨从地里现摘的还想洗呢,每人两个饼,一根黄瓜还有两瓶矿泉水,咱们就自己吃自己的,有人领水吗”?


  午餐是老许按照我们的要求准备的,每人每天15元的标准,虽说这是参加老许驼队的最低标准,但这顿饭,我们个个都吃得格外的香。

  许万强:“一天配四瓶一个人肯定够了,我们最少是四瓶,两瓶其实都够了

  两瓶不够、四瓶不够,咱们现在走的路少,要走的路多,四瓶都紧张得很,尤其进沙漠渴得很,我们下面往哪走,往有草的地方走,就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路程

  得走多长时间?两个多小时吧就现在看到的这些路,看起来不远,现在有些山你看起来很近。

  午餐过后,我们继续按照原定的路线前行,但由于我们中间有两位同行者受不了天气的炎热,在走了不到三个小时后,驼队就被迫在一个沙凹里停了下来,老许决定就此安营扎寨。


  游客:“终于支起帐篷来、太辛苦,你觉得很辛苦,是啊!太热了、太热了、太辛苦了,休息休息、该休息了,脱衣服,这荒漠没有人烟的地方,来一次不容易,我要休息我身体不行,我这身体受不了,我这肚子受不了”。

  干燥的大漠,虽说不到盛夏,但仍是炙热灼人。休息了大约两个小时,太阳逐渐落山的时候,热气渐渐散去,我们围坐在许万强周围,听他讲起了自己徒步探险罗布坡的故事。

  那是 1996年4月,许万强应日本11位探险者的要求,带着他的驼队开始从敦煌出发,徒步穿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在大漠和戈壁之间,许万强一走就是八十几天。

  许万强:“马上进入罗布泊中心地带的时候,由于我们对形势没有估计到,原先我们从地图上看到罗布泊中心地带全都是水,但是没估计到它没有水,只是把人吃的水准备足了,骆驼的饮用水就没有考虑”。


  许万强:“估计那里有水,路敦煌的地形差不多,我们就到红十井骆驼就饮了一次水,那就是饮的最后一次水,结果就开始走,走了三天没有水 ”。

  许万强说:最后到了第八天的时候,他们仍然没能找到水源。那时候,他们望着飞舞的黄沙和茫茫戈壁,一部分人几乎已经绝望了。

  驼工:“往前走纯粹都是碱滩没有一点水,到第四天有些骆驼承受不住,它卧倒休息时也不吃东西,只要听见有水的声音它就往你身边凑,最后骆驼就望着人眼泪直流”。

  因为人的饮水充足,他们开始将自己的饮水每天各自带节省出一部分,用来缓解骆驼的饥渴,并且还扔掉了一些行李,来减轻骆驼的负担。

  许万强:“要走出去还有280公里,我们害怕了,如果7天到8天不见一口水、不见一棵草的话,我们没救了,连人带骆驼都完蛋,从第7天开始,我们就开了会说大家要节约用水,由每天4瓶矿泉水减到3瓶”。


  当骆驼走不动的时候,许万强他们便会将自己的饮用水,分给骆驼一瓶,喝完后,骆驼就能马上站起来,跟着他们走上一段。

  驼工:“最后把带的水,给每个骆驼一小捧,还不能多给,刚能把体内失掉的水分,增加一点就行”。

  虽说当时他们也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就是人的饮用水再不够时,就要杀骆驼,用驼血来维持人的生命。但此时每个人还是自愿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饮水,来延长骆驼的生命。

  许万强:“到第9天的时候,把准备的东西都又驮上去了,一直走到中午,上到一个高岗上面,往北一看有那种绿色了、看到树了,唉呀,人都高兴的,直接就奔那树走,走到孔雀河的河尾,孔雀河流入罗布泊的河口,那里面有梧桐树,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就是有比较茂盛的芦苇了”。

  看到了大量的芦苇,就意味着找到了水源。虽说他们找到的是一条地下暗河,可这对他们来说,就等于找到了生还的希望。

  驼工:“刚挖到水刚有水气的时候,骆驼就都围到周围来了”。


  夜,不可阻挡地笼罩了沙漠,在方圆几十里的黑暗中,唯一的亮光就是我们燃起的篝火,像这样在大漠中烤肉的项目是许万强特意为我们这些短途旅行者准备的,这一天我们玩到了深夜。

  在沙漠中经营旅游项目,有着很大的风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许万强和他的伙计们,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风风雨雨,才成就了今天的事业。1992年那场特大沙暴让他们都难以忘怀。

  驼工小李:“说实在话我感觉到我对老话有点愧疚,因为骆驼能走动的、走不动的,光死亡的就有8匹骆驼,在那次沙尘暴里,假如他在的话,我感觉骆驼还死不了那么多,他不在 在看沙尘暴的经验上,我要是能早看到一两个小时,它就死不了那么多”。

  许万强:“那次沙尘暴,电视上、电台上都播了,那一直都揪心得很,我到

  阿克塞去接他去了,小李说死了8匹骆驼,我说那事不要说了,只要人回来就算了,那件事再也不说了”。

  驼工小李:“小杨还说我,你看咱们把人家的8匹骆驼都丢了,人家都不可惜,还给咱们大碗的肉、大碗的菜”。

  小李是最早跟许万强拉驼的人,跟随了许万强20几年拉驼探险,他们之间虽无过多的言语,但相互的默契已经让他们谁都离不开谁。

  今天,我们即将按照原定计划返回敦煌城内,结束这次沙漠之行。虽说这次旅行根本算不上是沙漠探险,可它却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但沙漠的神秘、骆驼的温顺和人类的顽强是我们共同的感受。

(编辑:肖阔来源:CCTV.com)